
從生物學的角度,鎖匙舆鎖是個假說。(lock and key hypothesis)
從物理學的角度,要有配對形狀的鎖匙才能開鎖。
從我的角度,我們的心就是鎖。
但同樣地,我們自身也有很多鎖匙。
我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至少一把鎖。
我們的心,對外,是鎖上的。
只有少數人才可以擁有開這把鎖的鎖匙。
每個人都是一個圖書館,當中包含了不少故事。
而我的圖書館便有三層樓的高。
要閱讀各人的故事,便需要問圖書館負責人拿鎖匙。
一般人可能只能在大家的圖書館門口轉轉圈,永沒法得到鎖匙,又或者,他們沒有興趣得到。
而稱得上為朋友的,可能擁有一條屬於你的鎖匙,他們嘗試去閱讀你的故事。
但是長久下去,他亦也不能夠配上二樓的鎖匙。
那些人,只會一直在一樓,當閱讀了所有書後,便會找另一個圖書館。
好朋友,男女朋友,家人,都能夠上二樓參觀。
二樓的藏書量豐富很多,人生的甜酸苦辣,各種書籍唸一輩子也唸不完。
無論是鎖的本身抑或是鎖匙本人,也要努力,才能成就這條合適的鎖匙。
至於三樓,可以說是私人珍藏。
每個人也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專屬故事。
這條鎖匙自己一定會有。
在我而言,神也會有。
但其他人能不能夠能到這條鎖匙呢?
抑或,自己會不會打開這個鎖,給別人來參觀?
每個人各有不同,不同的鎖要用不同的鎖匙來開啟。
我正在努力,給大家鎖匙,並作為別人的鎖匙。
不知道我將來可以打開多少個鎖,收藏多少條鎖匙?
而大家又有收藏了多少鎖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